藏族诗人娘吉本在青海湖边为了拆解非法捕捞湟鱼的渔网不慎遇难,再度引发社会对湟鱼保护的关注。有环保人士透露,一条湟鱼一年才长一两肉,但收购价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有的盗捕者一晚就能赚取近20万元。    2015年2月,青海省刚察县和海晏县相邻的湖面,两地巡护志愿者和渔政、警方一起在湖面上搜寻非法下的鱼网。
    万玛才让托着一条从网上摘下的足有30公分长的湟鱼。幸运的是,这条湟鱼还活着。他说,这条鱼足有几十岁,非常珍贵。
    入冬的青海湖湖面开始冰封。这时候,一些盗捕湟鱼的捕猎者开始活跃起来。一条湟鱼收购价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促使盗捕者铤而走险。
这次护鱼行动,南加和巡护队员共放归了200多条湟鱼,不过死亡的更多。(图片均来自新华社)
    6月26日晚,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江西沟,藏族诗人娘吉本(笔名卡瓦娘吉)跟往常一样叫上几个朋友,打算去青海湖边拍摄非法捕捞湟鱼的证据。就在前一晚,他们刚刚撞见几个可疑的偷猎者在非法捕捞湟鱼,但苦于一时没有证据,对方根本不认账。当晚八点时,经过一番仔细搜寻,娘吉本兴奋地给一个朋友打电话,表示已经拍到了确凿证据,图片、视频具全。末了,他还跟朋友打趣,“不用你来接,我马上就能回去。”
    但是,这个26岁的生命却意外陨落在了他一生守护的青海湖。就在动身返程前,他们一行人发现湖面上漂浮着非法捕捞湟鱼的渔网,娘吉本主动下水拆解,“没想到他往湖里走了不到20米,就陷入了水坑”,“整个过程仅仅持续了1分钟左右。”悲剧发生后,中新网和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的一篇微博率先还原了这一事件。
    娘吉本不慎遇难的消息传来,再度引发社会对湟鱼保护的关注。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物种,学名裸鲤,2004年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目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过,湟鱼一年才长一两,个头不大的它们为何引得偷猎者如此疯狂?
    “湟鱼的价格很不稳定,这两天西宁的市场价是15元一斤,但是有时候会卖到五六十元一斤。一盘就要近200元,也就只有三四条。一个十几人的偷猎团队,一晚上能下几百张网,每张网上能有10到50条左右的鱼,一个晚上就能赚取近20万。”环保人士邵文杰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这样解释。对此,常年在青海湖边坚持拆除非法的牧民南加也向记者表示了担忧,“我们拆掉的网能有上万个,时间越长,网上的鱼越多,一个网放上三天,上面能有300多条鱼。”
    
小河大坝成为洄游季夺命之地    每年5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湟鱼洄游产卵的高峰期。为了繁育后代,成年湟鱼逆流而上,长时间的水流冲击有助于它们性腺成熟,产下后代。而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开发,大坝的兴建阻挡了湟鱼洄游的道路,数米高的大坝不但成为难以逾越的“龙门”,更引起一些小河断流,使湟鱼困死其中。
    今年五月,一批志愿者成功为湟鱼搭建了一条洄游通道,邵文杰是其中之一。对于青海湖湟鱼的生存现状,他表示:青海有30多条活水河流,每到这个季节就会成为湟鱼的产卵地,但是它们的水量很不稳定,一旦断流,湟鱼就会困死。
    据邵文杰介绍,政府对一些比较大的河流,如沙流河,有较好的监管。但是,一些小河流并没有这样的待遇。他以正却乎河为例,这是是地处黑马河乡的一条小河,临近青海湖,流量不大、却是湟鱼洄游的重要通道。十多年前,这条河上修建了两座小桥,桥底下是混凝土,两边是自然的河床。多年的洪水把水泥底下的河床掏空,形成了落差,最高处有一米,就像一个瀑布。“湟鱼有跳跃的能力,但是跳不了那么高。近两年,我们募集了一些资金和人力,建了一个通道,帮助湟鱼通过。”
    正却乎河的问题解决了,但是青海湖边还有不少同样缺乏监管的小湖,成为湟鱼“杀手”。在青海湖北边的哈尔盖镇,有一条渠,是为了灌溉需要而建,看起来却像一条河。“湟鱼不知道,还是往里面游。渠上面有一个土坝拦着,水都被引到农田里面,导致渠里经常没有水,断流没有规律。它们进去之后,很容易被困在里面。”为此,邵文杰给当地政府写过公开信,也得到了回复。“他们在河口用沙袋和铁丝网筑造了一个坝,后来,水流过大把这个土坝冲毁了,就又有一些湟鱼进去了。”他认为,总体来说,今年的形势比去年要好一些。“但很多措施都是针对大河流,对于小河流没有涉及到。”
    
一夜20万,暴利驱动疯狂捕猎    南加很早就关注到湟鱼保护的迫切性。作为青海湖边的牧民,保护青海湖的生态是传统,也是他们身体力行的实践。“湟鱼保护我做了近十年,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两个人,到2012、2013年的时候,志愿者最多可以达到200到300人。”
    但是,湟鱼偷猎者以团伙作案居多,一个团队有时会多达20余人,下网、运输、观望均有专人负责。据邵文杰介绍:志愿者有时会和他们发生正面冲突,如果偷猎者不算太多,志愿者就会上前劝阻、举报,但如果对方人数太多,就可能威胁到人身安全。
    2013年冬季的湟鱼偷猎情况特别严重。2月,湖面结冰后,盗猎者从四面八方进入青海湖,傍晚他们在冰面上凿开一个洞下网,等过几天收网,盗取大量湟鱼。当时,南加正在湖面上拆网,猖獗的偷猎者特别多,与志愿者的人数异常悬殊。
    于是,南加给邵文杰打了电话,让他帮忙在互联网上传播这件事。“当时,我们第一次行动有100多人参加,也发现了盗猎者。但是,渔政部门的人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们在湖面上象征性地转了一圈,看了看就走了。”
    这之后,邵文杰通过自媒体发了很多东西,也得到了一些响应,一条有关盗鱼器电池的微博就被转发了2000多次。“很多媒体关注到湟鱼保护,引起了渔政的重视,这算是一个开端。从那时起,官方渔政的力量明显加强,尤其是青海省级的渔政。”他补充到,“(除了)当地的志愿者一直在坚持拆网、举报非法盗猎,去年起,渔政的作用也逐渐加大,盗猎情况明显没有2013年那么猖獗了。”
    不过,南加认为,目前志愿者的力量还比较薄弱,难以形成稳定的力量进行湖面监管。他呼吁更多媒体来到青海湖附近,曝光违规售卖湟鱼的饭店。邵文杰的观点则有所不同,他更看重市场的控制。“之前对‘不吃湟鱼’的倡导做的还不够,我们接下来会从监督市场出发;其次,我们会发展一些志愿者去监督青海湖周围的餐馆不要贩卖湟鱼。”还有人提议封锁物流通道,“所谓物流控制就是设置关卡查,让湟鱼不那么容易被卡车拉到西宁、兰州这些地方,包括214国道旁边的小餐馆。”邵文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