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印山岛附近水面出现蓝藻。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出现蓝藻,引发关注。江西九江都昌县环保局对澎湃新闻表示,蓝藻是从上游冲刷而来,非本地产生。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教授陈家宽警告说,酝酿中的鄱阳湖大坝一旦上马,蓝藻将会大面积爆发,巢湖、太湖就是前车之鉴。
6月12日上午,有网友称都昌县印山岛附近的鄱阳湖水面出现蓝藻,约有数十亩。现场图片显示,印山岛一侧的鄱阳湖面上,沿岸边漂浮着一层绿色的藻类生物。
12日下午4时许,都昌县环保局回复澎湃新闻采访称,网友所拍摄鄱阳湖水域确实发现了蓝藻,监测数据显示,该区域水质正常,未发现氮磷超标、水质富营养化情况,“说明蓝藻不是本地产生的”,“是因最近几天暴雨,从上游冲下来的,现已基本冲走”。该局表示,将会进行打捞清理。
都昌县环保局副局长成慧英告诉澎湃新闻,几天前,当地曾普降大雨,鄱阳湖水势大涨。网友所拍摄的区域属于一个回水湾,可能是上游的蓝藻经涨水冲刷后,流向下游聚集而至。
成惠英说,一般蓝藻爆发是因为水质氮磷超标、水质富营养化。但都昌县境内工业较少,当地也未爆发过蓝藻污染。她说,目前该水域蓝藻已经减少。
陈家宽告诉澎湃新闻,此次蓝藻规模不大,且鄱阳湖又处于丰水期,冲刷到下游后再通过长江的自净能力消化,不会引发大规模蓝藻爆发。受上游饶河、赣江等五条河流污染影响,鄱阳湖一些区域在数年前就已发现蓝藻。“这是一个警示,我们应从源头去治理污染,减少氮磷排放”。
陈家宽警告说,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以前巢湖、太湖也是通江湖泊,与长江阻隔后,氮磷、菌落增多,最终爆发了蓝藻。江西方面正在酝酿在湖口修建鄱阳湖大坝,一旦工程上马,鄱阳湖“就不是一个通江湖泊了,不能换水,那时候蓝藻会大面积爆发,今天的巢湖、太湖将是明天的鄱阳湖”。
酝酿中的鄱阳湖大坝位于鄱阳湖入长江水道最窄处,江西省官方为此奔走多年,但遭遇工程将产生不利生态影响质疑。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4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座谈会论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但未公布结果。据江西信息日报2014年12月23日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透露,该工程已列入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规划。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2014年公布的鄱阳湖第二次科学考察成果显示,鄱阳湖都昌、军山湖、康山湖、撮箕湖、战备湖等湖区已经出现了明显水华蓝藻聚集现象,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公开信息显示,蓝藻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被看见,也就是通常见到的“水华”。蓝藻爆发,往往由于污水排放、水产养殖、湖水流动性差造成的水质下降,水域氮磷污染物超标,富营养化所致。大规模蓝藻爆发,又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会引起水质恶化,耗尽水中的大量氧气导致鱼类等生物死亡。
公开报道显示,2007年5月28日起,无锡太湖区域蓝藻大面积爆发,,引发无锡市自来水严重污染;2010年11月29日,云南昆明滇池蓝藻大量繁殖,在昆明滇池海埂一线的岸昆明滇池暴发蓝藻,湖水绿如油漆,散发着阵阵腥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