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昨日,菱角湖已恢复清澈的水质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吕锐 通讯员洪章志 实习生徐格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
耗资2200万元综合治理不到半年,汉口菱角湖水质变差,暴发蓝藻。5月29日,本报报道此事后,引起江汉区水务局等部门高度重视,经取样检测及专家会诊,菱角湖蓝藻暴发的调查分析结果昨日出炉:新的生态系统还没形成是主因;每天大量垂钓者投放高氮高磷的饵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治理已清除蓝藻
昨日上午,楚天都市报记者时隔两周再次来到菱角湖公园探访,发现湖面蓝藻已全部消失,湖水恢复了清澈,水位上升了半米左右。湖中央,5台喷泉式曝气机正在运行,岸边偶尔可见人工放养的河蚌、螺等水生动物。
江汉区水务局水资源管理科科长徐红焱告诉记者,菱角湖综合治理工程2014年12月5日完工,今年5月4日取样监测,发现水质良好,达到地表水三类。但5月21日开始,湖面出现蓝藻并逐渐严重,该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抽排处理,同时邀请中科院水生所、菱角湖治理设计单位的专家到现场,进行采样分析等调查。
为尽快清除蓝藻,水务部门采取了全天候运行人工湿地及增氧曝气设备、组织力量打捞蓝藻、投放微生物菌剂降低水中富营养物质抑制蓝藻生长等措施。截至昨日,水质明显好转,蓝藻全部消失。下一步,还将在湖中继续投放罗非鱼、花鲢等动物净化水质。
生态系统未形成是主因
“经检测,我们发现这次菱角湖暴发的是‘真紧密型鱼腥藻’,这也是武汉几十年来首次大规模发现鱼腥藻。”中科院水生所藻类研究中心主任李仁辉教授指出。巧合的是,这种藻类最早在日本发现,发现者和命名者就是20多年前在日本读博士的李仁辉。
经多名专家分析,此次菱角湖暴发蓝藻的主要原因为:经过综合治理,菱角湖新的生态系统还没形成,很脆弱,需要一个磨合过程;前段时间气温持续偏高,湖泊底泥富营养物质释放。
专家介绍,湖泊治理目前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尚处探索研究阶段,水环境易出现反复;中心城区小型湖泊的面积小,水体封闭,自净能力差。
针对有市民质疑菱角湖当初治理时清淤不彻底,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刘康福教授指出,菱角湖治理时,发现被污染的淤泥厚度达到1.5米,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只清除40厘米厚的重污染淤泥,“湖底淤泥也是湖泊生态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把1.5米厚的淤泥全部清除,弊大于利。”
刘康福还特别指出,经过专家们多次观察、调研及监测分析,发现菱角湖边众多钓鱼者投放鱼饵,也是诱发蓝藻的重要原因。
呼吁别在市内湖泊钓鱼
钓鱼怎么会影响水质?刘康福解释,现在钓鱼的动物饵料多是鱼类或其它动物内脏提炼而成,是高蛋白产品;植物饵料则是有机质,氮磷含量大,进入湖泊后无法自然降解,加重湖泊水体负担。另外,钓鱼看似用的饵料不多,但很多钓鱼者喜欢提前投放一大盆饵料“打窝子”,这就导致进入湖中的氮磷含量大大增加,而武汉市中心城区一些湖泊水域面积较小,且与外界水体无联系,自净功能较差,这就放大了鱼饵对水质的不利影响。
“钓鱼行为加大了湖泊管理难度。”江汉区湖泊管理所副所长潘瑞静说,有些钓鱼者和围观群众,顺手把垃圾扔到湖里;不少钓鱼人还踩踏湖边植物,破坏湖中妨碍钓鱼的植物。同时,湖中的花鲢、罗非鱼等鱼类,都是专门放养用来净化水质的,被大量钓走也不利于水体净化。
昨日上午,记者围着菱角湖转了一圈,发现137亩水域四周,有47名钓鱼者。
“目前的法律法规中没有‘中心城区湖泊禁止钓鱼行为’的条款,我们没有执法依据,我们只能呼吁市民不要在中心城区的湖泊钓鱼。”潘瑞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