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领域,曾流传着一条“定律”:在北纬28度以南区域无法成功养殖。
有一个人,打破了这个论断。在他及其团队的技术指导下,台湾苗栗县三年建成50多公顷成熟蟹塘,出产的大闸蟹全球价格最高。他,就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教授王春。
不久前,王春被授予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此前,他的另一个荣誉同样令他喜悦——因为指导养蟹,他成为苗栗县荣誉县民。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北纬28度以南区域无法养殖大闸蟹,其实不无道理。河蟹怕热,到了夏天,这些区域水温偏高,影响螃蟹生长蜕壳,早熟长不大。因此,在地形、气候和养殖技术的限制下,台湾大闸蟹的养殖一直不尽如人意,存活率不到一成。
2011年10月15日,上海海洋大学与苗栗县政府在沪签署《中华绒鳌蟹养殖科技合作协议》。这是大陆第一次向台湾输出农业技术,开创了两岸农业合作的范例,并在蟹苗检疫进口、饲喂专用饲料、实地技术辅导、防伪蟹环认证等全过程合作,开启了“苗栗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从2012年起,上海海洋大学先后派出以王春为主要负责人的多位专家前往苗栗县,轮流驻点,深入田头池塘,研究制订方案,寻找当地更好地养殖大闸蟹的可能性。
上海专家去了,狮潭乡水产养殖户老吴和其他当地同行一样,有些忐忑。之前自己摸索着养殖,种苗质量一般,连续亏损了几年,这次究竟行不行?“河蟹养殖以往主要分布于温带气候地区,而台湾地区却横跨热带、亚热带。不过,苗栗多山,山区气温偏低,山泉水清澈丰沛,即使在夏季,水温依然不会让大闸蟹觉得热,除了山泉水可以给大闸蟹生长需要的清凉外,蟹苗隐藏脱壳离不了的水花生、黑藻等水草也随处可见。如果从优质种源入手,完全可以探索出适合苗栗的科学养蟹模式。”王春的话让养殖户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就这样,四五年间,王春带着学生年年往苗栗跑,一待就是几个月。
“冠军”养殖户抱着他痛哭
几年间,王春的学生眼看着他被亚热带的太阳晒得越来越黑,与养殖户的感情却越来越深厚。
在苗栗期间,王春的团队几乎没有休息天,每天都到养殖户家里调研指导,从养殖池的选址、水质的测定到大闸蟹生长状况,都要给出建议,每周还要定时去蟹田考察情况。开始时养殖户只有30多个,10天左右能跑完一趟,后来增加到100多户,一个月几乎每天都要往农户家里跑,最多一天要跑七八户人家。
就这样,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天然山泉水、以池塘为单位,以及种植水草、在底部增氧的养殖方法,再配合运用学校自主研发的专用饲料,苗栗大闸蟹的产量与品质都大幅提高。苗栗大闸蟹还三次来到上海,在全国河蟹大赛中三次摘取“金蟹奖”,两次夺取“最佳口感奖”。
苗栗的优质大闸蟹成为台湾响当当的品牌。有位姓廖的蟹农跟王春称兄道弟。原来,他在王春指导下,1.8公顷的蟹塘,一年卖出5000多只蟹,收入230多万新台币。不久前举行的两岸河蟹养殖大赛上,廖家的大螃蟹拿到特等奖,宣布得奖时,夫妻俩激动地抱着王教授痛哭。“经过专家辅导,产量和收益都翻了几倍,王老师任劳任怨,真的挺感谢他。”
老师像个“干活的人”
曾有学生这样说王春:老师像个“干活的人”,不像大学老师。原来,王春带的研究生论文都是在田间地头和蟹塘边完成的。
一周后,王老师又将踏上去台湾苗栗的飞机,为即将到来的夏季养殖关键期做准备,这些天都在忙着整理资料。有人不解,凭王春的技术和业内人脉,不当老师,说不定能发大财,为何选择坚持?王老师却并不这么想。“总觉得这样干下去,我的收获更大”,他说,走遍苗栗18个乡镇,积累了不同水文气候条件下的养殖数据,可以成为进一步研究的珍贵资料。
现在,每当王春踏上进村的路,苗栗乡亲就会大声打招呼,“这种感觉,就像之前我在江苏、安徽、上海、重庆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一样,特别温暖,特别珍贵。”
(解放日报记者 彭德倩)
本文来源于金来旺苏州阳澄湖大闸蟹 北京大闸蟹 深圳阳澄湖大闸蟹 广州阳澄湖大闸蟹 深圳大闸蟹 北京阳澄湖大闸蟹 http://www.jinlai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