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来旺生态水产-原产地直营、金来旺大闸蟹礼卡、大闸蟹报关、大闸蟹出口、港澳及东南亚航空冷链配送服务大型门户官方网站!
  

联系方式

更多 >
中国名蟹
  • 金来旺--全国高品质大闸蟹名蟹典范

  •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 400-676-1151

  • 全国统一手机定购: 139 1353 3708 

  • 广东VTP 服务热线: 134 1071 1917

  • 出口报关服务: 138 2311 1997

  • 售后服务专线: 138 6211 7869

  • 服务邮箱: jinlaiwang188@126.com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正品保障

大闸蟹养殖

> 大闸蟹无公害生态养殖新技术

大闸蟹无公害生态养殖新技术

来源:不详作者:ren_2008日期:2015-06-29 【字体:
摘要: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是根据大闸蟹的生活习性,通过人工模拟构建其自然生态环境,以养殖大闸蟹为主体,蟹、鱼、虾共养的科学养殖模式。大闸蟹的
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是根据大闸蟹的生活习性,通过人工模拟构建其自然生态环境,以养殖大闸蟹为主体,蟹、鱼、虾共养的科学养殖模式。

大闸蟹的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1、构建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长环境的生态水环境;

2、以养殖大闸蟹为主体,合理搭配混养品种;

3、科学投喂;

4、精细管理。

大闸蟹生态养殖塘的选址与建设

一、大闸蟹生态养殖塘的选址要求

1、水源清新自然;

2、饵料来源丰富;

3、交通便利;

4、水、电、通讯配套设施完善。

二、大闸蟹生态养殖塘的建设

1、生态养殖塘的面积一般不小于10亩;

2、生态养殖塘的池深不低于1m;

3、坡度为1:2~3;

4、中间部位比四周大约高出5~10cm;

5、设置防逃墙;

6、设置暂养区。

构建大闸蟹生态养殖水域环境
大闸蟹无公害生态养殖新技术
一、大闸蟹生态养殖水环境要求

1、良好的水质;

2、较浅的水域;

3、池塘中拥有丰富的水生植物;

4、饵料丰富;

5、底栖生物丰富;

二、螺蛳

1、要求螺蛳干净,无丝状藻;

2、移螺时间大约在每年的2~4月份;

3、移螺时池塘水深10cm左右。

4、螺蛳投放量为250~500kg/亩

三、水草

1、水草的种类有:苦草(扁担草)、伊乐藻(吃不败)、轮叶黑藻(节节草)、黄丝草(黄草)、金鱼藻(狗尾巴草)、菹草、水花生和野慈姑等;

2、养殖期间水草分布大约占池塘面积的50~80%;

3、阳澄湖大闸蟹生态养殖塘以种植轮叶黑藻或伊乐藻最好。适当搭配种植菹草、黄丝草、金鱼藻以及浮水或挺水植物等,四周宜种苦草且一年种了多年自然生长。

4、水草种植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3月份;其中冬季种植轮叶黑藻;2~3月份种植金鱼藻;开春后种植伊乐藻,伊乐藻在4℃时开始发芽,10℃就能正常生长;

5、水草种植时池塘水深10cm左右。

苗种投放

一、蟹苗的选择标准

1、附肢齐全,不带伤;

2、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好,不带病;

3、规格整齐、大小均匀,体表干净有光泽;

二、投放

1、投放规格:160~200只/kg

2、投放数量:1.5~2只/m2,即800~1200只/亩,约10kg/亩左右;

3、投放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2月份;

4、投放时要浸浴2~3次。

套养或混养

1、青虾:10000~15000尾/亩

2、鳜鱼:套养10~30尾/亩;混养40~100尾/亩,1尾鳜鱼配套放养1000~1500尾饵料鱼。

3、花白鲢:50~100尾/亩(套养不宜放养白鲢)。

4、大闸蟹养殖不宜混养龙虾,若有龙虾应经常用地笼捕卖。

5、池塘不能有吃食性鱼,有些池塘大闸蟹长不大,大多是因为有用鲫鱼养殖鳜鱼的习惯。

饲料

一、饵料的种类

大闸蟹为杂食性动物。常用的饵料有螺蛳、玉米、小麦、蚕豆、黄豆、水草和小鱼块等。

二、科学投喂

1、饵料的搭配:每年2~5月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6~8月份,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约占30%;9月份到收获期,动物性饵料约占50%;

2、投喂量:2~4月份为2~4%;5月份以后为4~8%;

3、投喂时间:上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上午投喂1/3,傍晚投喂2/3;

4、坚持“两头精、中间青”的投喂原则。早期应加强营养性饲料,使用高蛋白(36%)含量的饲料投喂,内服中药“虾蟹脱壳促长散”,促进大闸蟹脱壳生长;养殖中、后期定期使用(内服外用)“虾蟹康”(保健)。大闸蟹养殖早期和后期水温低,以投喂动物性饲料(如鱼、蚌)为主;养殖中期水温高,一般以投喂植物性饲料(如蚕豆、小麦、土豆等)为主。

5、养殖期间换料的标准是投喂的动物性饲料以不破坏水质为界限。要想大闸蟹长的大,喂鱼最好,全程喂鱼都可以。

水草养护

“要想大闸蟹好,就要养好草;要想水草好,先把水养好”。对于水草,只种不管,不但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且大面积败草时易污染水质,进而造成大闸蟹死亡。

一、养草护草

1、大闸蟹养殖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

①为了补充塘中的水草不足,可适当种植一些浮萍,水浮莲、水花生等。

②池塘四周浅水处易生青苔,可采取多种浮水植物,阻拦光照,防止青苔的滋生。

③高温时水草断折的或连根漂浮水面的水草不会死亡,漂到浅水处会再生根发芽。

④养殖大闸蟹的池塘中间不宜种植水花生,而在池塘边上种植水花生是防止大闸蟹爬坡时对池埂的损失;当池塘没有水草时,应将水花生放排固定,制成人工蟹岛。

2、大闸蟹养殖中期要求管好草。

①氨基酸有养草的作用,早春因投放螺蛳使水质变清,一般要用“富藻素”适当培肥水质。

②7~9月,注意水草的长势,水草枯萎、缺少活力的,应及时用“百露汇”或“富藻素”养水养草。

③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的,应及时调水或降低水位,增强光合作用。

④水质浑浊、水草上附着污染物的,应及时使用“活力菌素”或“活水保”进行分解。

⑤水草发硬发粘:是因为大量的轮虫(枝角类动物,又称草鲺子)吸附在草上的结果;先用“神威”沿池塘四周或全池泼洒(其目的就是杀虫),再用“水质解毒修复剂”+“百露汇”(EM菌)调节水质。

⑥水草上浮说明底质较软(不硬),淤泥深,要改底、捞草,改底用颗粒底改和“底居氧”等;水草不浮的说明底质较硬,淤泥浅,要改水,改水用“亚硝净”、“水质净”等。

3、大闸蟹养殖后期要求控好草。

①控制水草的覆盖数量在50%~60%。

②伊乐藻因生长过快很容易破坏水质,因此,中途要对伊乐藻进行一次刈割间稀。

③伊乐草有时会长得过快、过高,会因水压和水浪连根浮起,可用“渔用漂******”浇洒,使草上头变黄阻止疯长。

④对水草超出水面的,在6月初割除老草头,让其重新生长出新的水草,形成水下森林。

 

二、水草管理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高温季节,高密度、高投饵、高排泄、高残留、低气压、低溶氧,水质、底质容易变坏,对水草的健康生长带来不良影响,是大闸蟹养殖的高危期,水草管理常见的问题有:

1、水草过稀:影响水草过稀的情况有:

①水质老化浑浊,水草不干净:水草上附着大量的污泥物,从而阻碍了水草的生长发育。先改底,再用“活力菌素”、“活水保”(芽孢杆菌)或“百露汇”(EM菌)全池泼洒。生物制剂的使用是有一定的条件的,不同的环境条件使用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水草不干净,要认真分析原因,对症用药。

②大闸蟹割草:由于水质的老化浑浊,水体中水草营养供应不足,水体中的大闸蟹如少量割草属正常,此时,要根据蟹池的实际情况合理投放一定数量的螺蛳,有条件的尽量投放仔螺蛳,并适当增加投料量;同时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进行解毒。若大闸蟹大量割草,那是大闸蟹的饲料不足或者大闸蟹开始发病的征兆,可使用“底福安”+“亚硝净”进行预防。

③水草根部腐烂、霉变: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投饵或使用化肥、鸡粪等导致底部有机质过多,水草根部在池底受到硫化氢、氨、沼气等有害气体和有害菌侵蚀下极易腐烂、霉变,使整株水草枯萎、死亡。这种情况要及时处理,防止大闸蟹误食此霉变水草中毒。一般用“底福安”+“底居氧”对已腐烂、霉变的水草进行氧化分解。同时“底居氧”对有害气体及有害菌能起到抑制、减少作用,从而保护健康水草根部不受侵蚀腐烂、霉变。真正实现强壮水草,从根部做起。

④水草的病虫害:特别是黄梅季节期间,是各种病虫繁殖的旺盛期。细心的养殖户傍晚或者早晨可以看到很多的飞虫扑向水面,这些飞虫将自己的受精卵产在水草上孵化。这些孵化出来的幼虫通过噬食水草来获取营养,从而导致水草慢慢枯死。预防水草病虫害,可用“神威”喷洒在水草上,能有效驱虫和杀灭虫卵。

2、水草老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由于水体中肥料营养供应不足水质不清爽,因而造成污物附着水草,叶子发黄,草头贴于水面上经太阳暴晒,从而停止生长,严重的出现水草(主要是伊乐藻)下沉、腐烂,因此败坏水质、底质。对于老化的水草要进行“打头”或“割头”处理后,用“百露汇”或“富藻素”养水养草,使水草重新生根、促长。注意或防止水草败死使水质变黑发臭,水草死亡后要先用“底福安”+“亚硝净”或“底歌”清水改底,再用“活力菌素”对水体进行修复。

3、水草过密:对于生长旺盛、过于茂盛的水草要进行分块,有一定条理的“打路”处理,一般6~8m打一宽2m的通道以加强水体间上、下水层的对流及增加阳光的照射,有利于水体中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生长,还有利于大闸蟹的行动、觅食,增加大闸蟹的活动空间。处理水草后,全池泼洒“应激宁”来缓解大闸蟹因改变光照、水体环境带来的应激反应。

4、水草“疯长”:高温季节,如果蟹池中水草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出现“疯长”、腐烂现象,会导致水质变坏,水中严重缺氧,给大闸蟹造成危害。对水草“疯长”的蟹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①人工清除:随时将漂浮的水草及腐烂的水草捞出。池中生长过多的水草可以用刀具割除,捞出,割除量控制在水草总量的1/3以下。也可在蟹池中间割出一些草路,让大闸蟹有自由活动的通道。

②缓慢加深池水:发现池中水草生长过快,应加深池水让草头没入水面30cm以下,以抑制其生长。加水时,应缓慢加入,不能一次加得过多,让水草有个适应的过程,否则会发生死草,适得其反。

③使用“底居氧”:水草过多的池塘,在天气闷热、气压过低、一时难以割草的情况下,不要临时割草和加换新水,以免搅动池底,让污物泛起。正确的方法是先在有草的地方抛撒“底居氧”,以补充水体溶解氧的不足,或使用“亚硝净”消除水面张力和水体分层,使池塘里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有机物或气体溢出水面,待天气和气压状况好转后,再割草和加换新水。

④调节水质:水草“疯长”的池塘,烂草及污物一般较多,若在大雨过后及人工割除的情况下,短期内水质都会不好,这时应使用“百露汇”(每瓶用3~4亩)全池泼洒,烂草和污物多的地方适当多洒,第二天上午使用“亚硝净”(1包用1~2亩)全池泼洒。

 

水质调节

一、养水

大闸蟹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溶氧充足、底栖生物丰富的水体中生活。池水的水温、溶解氧、pH值、硫化氮、氨氮以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均对大闸蟹的栖息和生长发

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闸蟹对水质的要求是:每升池水含溶解氧5mg以上,氨态氮0.1mg以内,pH值7.5~8.5,透明度60cm以上,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大闸蟹的生长繁殖。优良的水质,可以提高大闸蟹的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降低饲料系数,促进大闸蟹蜕壳和提高生长速度等作用。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闸蟹个体渐大,新陈代谢比较明显,因而摄食量和排泄量增大,耗氧量增高,所以水质易恶化。如果水质恶化,不仅会影响大闸蟹摄食生长,而且危机生命,导致大闸蟹大量死亡,特别是在盛夏和性成熟的两个摄食量高峰期。由于受气候变化、池塘水质底质污染、水温和盐度突变及有害物等侵袭,势必导致大闸蟹病害的发生,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会影响大闸蟹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在发病严重时,还会危及大闸蟹的生命,造成大批量死亡。因此,要获得较高的养殖效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使水质适合大闸蟹的生长需要,对不适宜的水质进行改良和调节。搞好水质管理尤为重要,水质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养蟹产量和效益。根据这些要求,可采取以下综合调节方法。

1、补钙。

大闸蟹养殖的水体很容易缺钙,以前常用过磷酸钙和生石灰来补充水体中的钙,但过磷酸钙中的磷容易使养殖水体产生蓝藻。因此,现在常常使用高能离子钙、硬壳保等产品代替过磷酸钙调节养殖大闸蟹的水体。

2、施用微生态制剂。

施用“益满塘”、“百露汇”等微生态制剂,可转化吸收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有改良水体的藻相,调节水体的pH值,减少有害物质存在,改良底质等功能,进而降低水体肥度,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每次每亩每米水深使用“百露汇”或“益满塘”1~1.5kg,用水稀释全池泼洒,不可与生石灰、消毒剂同时使用,以免降低效果,如需使用,应间隔一星期。

二、调水

1、因缺氧引起大闸蟹养殖池塘中混养鱼类浮头、大闸蟹上岸不下水:全池泼洒“底居氧”(100~200g/亩·米)。

2、大闸蟹养殖池塘中的水体发红(红水)是因为人工投喂饵料过多或池塘水草死亡引起水质恶化,红水的发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泛塘:全池泼洒“净水保”(250g/亩·米)+“培水解毒降氨宁”(1~2kg/亩·米)。

3、大闸蟹养殖池塘中的水体发黑(黑水)是由于池塘水草缺乏、人工投喂饵料过多利用率不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发黑容易导致大闸蟹黑鳃病、纤毛虫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全池泼洒“培水解毒降氨宁”(1~2kg/亩·米)+“活水保”(500g/亩·米)或“培水解毒降氨宁”(1~2kg/亩·米)+“百露汇”(5亩·米/瓶)。因水草死亡而引起的黑水:全池泼洒“二氧化氯”(100~125g/亩·米)或“底居碘”(200~300g/亩·米)。

4、大闸蟹养殖池塘中的水质清瘦(也叫白水或瘦水)大多数是因为天气突然变冷或持续阴雨天使水体中的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后吞食大量的浮游植物,很容易造成水体中的鱼类或虾蟹长时间浮头:一般先用“神威”(6~8亩/瓶)沿池边喷洒1m宽,连用3天;然后全池泼洒“百露汇”(5亩·米/瓶)或“富藻素”(1~2kg/亩·米)。

5、大闸蟹养殖池塘中的水体发绿(绿水)一般为蓝绿藻繁殖过剩,蓝藻的暴发可能引发虾蟹中毒:全池泼洒“蓝藻净”(200g/亩·米)+“食盐”(5kg/亩·米)。严重的池塘全池泼洒“培水解毒降氨宁”(1~2kg/亩·米)+“活水保”(500g/亩·米)。

6、大闸蟹养殖池塘中的水体亚硝酸盐、氨氮过高时,全池泼洒“活水保”(250g/亩·米)+“培水解毒降氨宁”(1~2kg/亩·米)或“活水保”(250g/亩·米)+“百露汇”(5亩·米/瓶)调节水质,降解效果较好。

7、大闸蟹养殖池塘中的水体pH值偏低时,全池泼洒“渔用漂******”(500g/亩·米)。

8、大闸蟹养殖池塘中的水体pH值过高时,全池泼洒“培水解毒降氨宁”(1~2kg/亩·米),特别严重的池塘连续使用2~3次。

三、换水

养蟹池的水质,以清净、溶氧丰富为佳。与养鱼一样,必须严防耗氧过甚,甚至全池缺氧,如果发现池中大闸蟹上岸数量较多,而且与往常有异,尤其白天也大批向上攀爬出水面,极有可能是水中严重缺氧或水质变坏,应及时灌注新水。

注换新水对保持良好水质、补充溶氧起到较大作用,根据天气、温度、水位、水质状况灵活掌握。换水的原则是先排后灌或边排边灌。

1、整个生态养殖区,每年进行3~5次大范围换水;

2、换水频率和换水量:

早春,每5~7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1/4;

夏秋,每1~2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4;

3、大闸蟹池塘的水不要太深,水位保持“前期浅,中期满,后期稳”。具体指标是:

3~4月份,水位0.4~0.6m,透明度35cm左右;

6~8月份,水位1.2~1.5m左右,透明度35~45cm左右;

9~10月份,水位稳定在1m左右,透明度30~40cm。

4、当池水透明度低于50cm时,应勤换水。

5、大闸蟹摄食明显下降,白天都离水乱爬或葡伏于水草表面,表明水质变坏,应立即注入新水或换水。

6、在连续阴雨闷热,有机物大量分解的情况下,要勤换水,或久旱不雨,水质老化时,也要勤换水。

7、注换水时应避开大闸蟹脱壳期。

 

病害防治

一、认真做好大闸蟹病害的防治工作

1、大闸蟹的病害防治要坚持喂内服药,低温配“板蓝根大黄散”,高温配“虾蟹康”,配中药的同时适当配点“恩诺沙星”增加效果;大闸蟹塘一旦发病很难治好,因此平时要以改底、改水为主,养蟹池塘7~10天要改一次底。

2、池塘对虾蟹的影响主要是底质,底质缺氧就会死虾蟹,增加池塘水体底层的溶氧就能很好的提高大闸蟹的成活率。

3、大闸蟹上草先要检查有没有病,有病的要用“底居碘”、“二氧化氯”或“活力碘”等消毒剂进行处理(尽量避免使用三氯,以免伤草),没有病的大闸蟹主要是水体或水底缺氧造成的,一般用“底居氧”或“亚硝净”改底、改水就可以了。

4、大闸蟹养殖中期,治疗纤毛虫病一般用“纤毛净”,后期(没有水草)治疗纤毛虫一般用“甲壳净”(三氯制剂);大闸蟹上市之前(出池前的绿蟹)用“纤毛净”和“甲壳净”同时使用一次。治疗纤毛虫病可加强大闸蟹脱壳(杀纤毛虫其实就是加速大闸蟹脱壳),大闸蟹如果脱壳太快,容易造成死亡。因此,外用药物时应避开大闸蟹正在脱壳的日期,以免造成大闸蟹死亡。

5、高温时使用消毒剂,可能会造成大闸蟹死亡。水温在28℃以上时慎用一切消毒剂、杀虫剂等,应尽量使用改水产品;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消毒剂(如:含氯制剂等)特别是在大闸蟹的脱壳期。

6、目前发现大闸蟹抱团是因为周围农田的水流进池塘里使大闸蟹农药中毒,用“水质保护解毒剂”+“底居氧”效果很好。

7、应激引起的死亡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治疗。

二、常见大闸蟹的病害与防治

常见的大闸蟹病害可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及其他类型疾病。

1、纤毛虫病

病原主要是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纤毛虫类。大闸蟹发病初期,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毛状物,活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手摸体表有滑腻感粘液,用显微镜可观察出原生动物及绿状藻。发病中、晚期,蟹体周身被厚厚的附着物附着,引起鳃丝受损,呼吸困难,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生长发育停滞,体质虚弱难蜕壳,引起大闸蟹大量死亡。该病主要是池塘条件受限,池水过肥,长期不换水,放养密度过大,残饵过多,水中有机质含量偏高,造成养殖池水极度富营养化,致使纤毛虫及丝状藻大量繁殖孽生。特别是每年的7~9月份高温期,大量纤毛虫及丝状藻附生于蟹体上,严重影响了蟹的正常生长发育。

【预防】
①及时捞去蟹池中的残饵,保持水质清洁;
②定期重点监测氨氮、pH值,一旦发现超标立即换水;
③全池泼洒“活水保”(250g/亩·米)+“培水解毒降氨宁”(1~2kg/亩·米);

【治疗】
①水质较瘦,全池泼洒“纤毛净”(200~300g/亩·米)。
②水质较浓,全池泼洒“甲壳净”(80~100g/亩·米)。
③如果纤毛长而密,第一天全池泼洒“甲壳净”(80~100g/亩·米),第二天全池泼洒“纤毛净”(200~300g/亩·米)。

2、蜕壳不遂病(又叫蜕壳障碍症)

病蟹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背甲上有明显的斑点,病蟹全身变成黑色,蜕出旧壳困难,最终因蜕壳不下而死亡。该病是一种生理性疾病,由于饲料中缺乏矿物质或生态环境不适而致。此外,大闸蟹受寄生虫感染亦可导致脱壳困难。

【预防】
①保持良好水质是防病的最基本有效措施;
②严防外染源污染及外病菌源感染;
③在大闸蟹养殖池中移植适当水草,便于大闸蟹攀援固定身体,提供大闸蟹蜕壳的外部条件;
④根据大闸蟹的蜕壳特点及蜕壳周期设法调节好池水水质,每半个月定期全池泼洒一次“活水保”(250~500g/亩·米)来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
⑤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一次“培水解毒降氨宁”(1~2kg/亩·米),以增加池塘中的钙质;
⑥每月全池泼洒一次“甲壳净”(80~100g/亩·米)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以改善水质。
⑦大闸蟹蜕壳期间严禁加、换水,保持水体环境的安静;

【治疗】
①全池泼洒“虾蟹脱壳素”(100g/亩·米)。
②在大闸蟹养殖过程中用2~3“虾蟹脱壳素”拌饵连续投喂,促进大闸蟹蜕壳。

3、大闸蟹上岸不下水症

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放养密度高,饲养过程中投喂人工饲料过多,以及大闸蟹养殖后期水草大量死亡使水质污染造成水体严重缺氧,大多数大闸蟹聚集在池边上岸不下水,摄食减少或不摄食。

【预防】

①及时更换新水,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淡,以防止因有机质增多而导致该病发生;
②在7~9月份高温季节,每半个月定期全池泼洒一次“益满塘”(5亩·米/瓶)分解、消耗水体内有毒H2S、氨氮及亚硝酸盐,增加水中溶氧,使水体保持“清、活、嫩、爽”。

【治疗】

①用“神威”(6~8亩·米/瓶)沿大闸蟹池塘周围1m宽进行喷洒,连续2~3天,全池泼洒“底居氧”(100~200g/亩·米)。
②全池抛撒“底居氧”(100~200g/亩·米)。
③全池泼洒“活水底净保”(1~2kg/亩·米)。
④全池抛撒“底居碘”(200~300g/亩·米)。
⑤全池抛撒“底歌”(100~125g/亩·米)。

4、甲壳溃疡病(又名褐斑病、甲壳病、腐壳病)

该病的病原是一群能分解几丁质的细菌如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螺菌、黄杆菌等。因机械损伤以及营养不良和环境中存在某些重金属的化学物质造成大闸蟹上表皮破损,使分解几丁质能力的细菌侵入外表和内表皮而导致该病发生,发病率与死亡率一般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中、胸板出现白色斑点,斑点中部凹下,形成微红色并逐渐变成黑褐色溃疡斑点,这种黑褐色斑点在腹部较为常见,溃疡处有时呈铁锈色或被火烧状。随着病情发展,溃疡斑点扩大,互相连接成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部溃疡较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造成脱壳未遂而导致大闸蟹死亡。

【预防】

①在大闸蟹的捕捞、运输与饲养过程中,操作要细心,防止受伤;
②饲料营养要全面,水质避免受重金属离子污染;
③易发病池应适当降低放养密度;
④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淡,使池塘有5~10cm的软泥;
⑤每月全池泼洒一次“渔用漂******”(500g/亩·米)。

【治疗】

①全池泼洒“二氧化氯”(100~125g/亩·米)+“百血停”(250g/亩·米)。
②全池泼洒“活力碘”(300~500ml/亩·米)。
③内服“虾蟹多维宝”200g+“板蓝根大黄散”100g拌饲40kg,连喂7天。
④全池泼洒“水质保护解毒剂”(250~500g/亩·米)

5、软壳病

该病是因水体营养缺乏(主要是饲料和水体中缺乏有效钙等)或饲料中缺乏磷和钙而导致的一种大闸蟹疾病。水体或底质pH值过高、某些杀虫剂的使用也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预防】

①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一次“培水解毒降氨宁”(1~2kg/亩·米),以增加池塘中的钙质;
②在大闸蟹养殖过程中用2~3‰“虾蟹康”拌饵连续投喂,

【治疗】

①全池泼洒“硬壳宝”(200g/亩·米)。
②用“虾蟹多维宝”100g混合后拌饵20kg投喂,连喂5~7天。
③大闸蟹养殖池塘水体呈酸性全池泼洒一次“渔用漂******”(500g/亩·米)。
④大闸蟹养殖池塘水体呈碱性全池泼洒1~2次“培水解毒降氨宁”(1~2kg/亩·米)。

6、蟹黑鳃病

该病是由细菌引起。初期病蟹部分鳃丝变暗褐色,随着病情发展,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出现叹气状。该病常发生于成蟹养殖后期,因水质恶化引起,死亡率较高。

【预防】
①适当保持池塘底质软泥在5~10cm左右,过多应予清除;
②保持池水清淡,夏季要经常加注新水;
③发病季节,每隔15天全池泼洒一次“净水保”(250g/亩·米)。

【治疗】
①全池泼洒“活力碘”(300~500ml/亩·米)+“百血停”(250g/亩·米),必要时隔天再用一次。
②全池泼洒“底居碘”(200~300g/亩·米),必要时隔天再用一次。
③用“10%大蒜素预混剂”100g+“5%恩诺沙星粉”100g混合后拌饵20kg投喂,连喂5~7天。
④如果水质较浓:全池泼洒“甲壳净”(80~100g/亩·米);病情特别严重的池塘需要加“百血停”(250g/亩·米)全池泼洒,必要时隔天再用一次。
⑤如果水质清淡,底质污泥黑,全池泼洒一次“活水保”(500g/亩·米)+“活水底净保”(2kg/亩·米)。
⑥检查水质为酸性,全池泼洒一次“渔用漂******”(500g/亩·米)。
⑦检查水质为碱性,全池泼洒1~2次“培水解毒降氨宁”(1~2kg/亩·米)。

7、蟹水肿病

该病病原为是嗜水气单胞菌。大闸蟹肛门红肿,腹部、腹脐以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池边,活动迟钝或不动,拒食,最终在池边浅水处死亡。水温在24~28℃的夏、秋季为其主要流行季节。发病率虽不高,但受感染的蟹死亡率可达60%以上。

【预防】

①在养殖过程中多投喂鲜活饲料;
②夏季经常添加新水;
③保持一定的水草覆盖面;
④在大闸蟹脱壳时,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以免受伤。

【治疗】

①全池泼洒“底居碘”(200~300g/亩·米)。
②全池泼洒“活力碘”(300~500ml/亩·米);病情特别严重的池塘需要加“百血停”(250g/亩·米)全池泼洒。
③全池泼洒“二氧化氯”(100~125g/亩·米)+“百血停”(250g/亩·米)。
④用“10%诺氟沙星粉”150g+“10%大蒜素预混剂”100g拌40kg饵料投喂,连续投喂4~5天。
⑤用“板蓝根大黄散”250g+“安神保肝宁”100g拌40kg饵料投喂,连续投喂4~5天。
⑥如不吃食可全池泼洒“三黄粉”(100~150g/亩·米)+“百血停”(250g/亩·米)。

8、颤抖病(又称环腿或弯爪病)
该病由病毒感染引起,水温在28~30℃时迅速蔓延;大闸蟹养殖池塘恶劣的水质、底质和纤毛虫病、水肿、腹水等以及暴雨刺激、换水量太大使大闸蟹产生应激反应都容易引发大闸蟹颤抖病。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活动能力减弱;螯足的握力减弱,连续颤抖,口吐白沫,不能爬行,若将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缩回;在后期常继发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与弧菌使病情更加恶化,肝胰脏变性、坏死呈淡黄色,最后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背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最后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治疗时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配方。

【预防】

①选择体质健壮的蟹种;
②在7~9月份高温季节,每隔10~15天定期使用一次“益满塘”(5亩·米/瓶)分解、消耗水体内有毒H2S、氨氮及亚硝酸盐,使水体保持“清、活、嫩、爽”。

【治疗】

①如病蟹体表有寄生虫,应先用“纤毛净”(200~300g/亩·米)杀灭体外寄生虫(固着类纤毛虫);
②全池泼洒“活力碘”(300~500ml/亩·米)+“百血停”(250g/亩·米);
③全池泼洒“鱼虾强氯精”(250g/亩·米)+“百血停”(250g/亩·米);
④全池泼洒“培水解毒降氨宁”(1~2kg/亩·米)+“百露汇”(5亩·米/瓶);
⑤同时内服“5%恩诺沙星粉”100g+“虾蟹康”250g拌饲40kg,连用5~7天,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收获  

1、收获时间大约在10~11月份。

2、效益分析:我们以一口15亩的大闸蟹养殖池为例来概算大闸蟹养殖的经济效益:

①养殖池承包费用3000元;
②投放大闸蟹苗种150kg,以大闸蟹45元/kg计,需花成本6500元;
③经8~10个月的饲养,起捕大闸蟹体2000kg,按每1kg大闸蟹的饲料成本10元计,则需花费饲料成本20000元;
④药物及其它开支计1500元。

以上4项成本总共为31000元。而所获得的大闸蟹按市场收购价格(50元/kg)计算,则可收入100000元,投入产出比为1:3。即1口15亩的养殖池,在几个月的养殖期内,可创利润达60000多元(约合4000元/亩)。

收获后的清淤整理

大闸蟹起捕结束,用“渔用漂******”(2亩/10kg袋)或茶粕清塘。

附:茶粕清塘,用量25~40kg/亩,先用水浸泡2天,浸泡时,每100kg茶粕加2kg食盐和0.1kg碳酸钠(或面碱)。

 


本文来源于金来旺苏州阳澄湖大闸蟹 北京大闸蟹 深圳阳澄湖大闸蟹 广州阳澄湖大闸蟹 深圳大闸蟹 北京阳澄湖大闸蟹 http://www.jinlaiwang.com/
分享到:

相关文章推荐

<
苏州金来旺生态大闸蟹官网 
金来旺生态水产官方网站     
华南配送及航空中转基地:    广东省东莞宝山(宝山部队旁)金来旺基地2号冷藏仓       
出口中转基地:广东省东莞宝山(承担江苏大闸蟹出口港澳台重点中转基地)
香港专车配送指定提货地址 : 1,上水石湖虚市政大楼 | 2,深水步海棠街转九江街375号 3,尖沙咀加连威老道太平馆前面

全国销售热线:400-676-1151 报关出口专线:13823111997
手机订购热线:13913533708 广东订购热线:13410711917
二维码
友情链接 /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