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通
  

账号  

密码  

8072

查看

0

回复
主题:河蟹养殖之温室大棚培育幼蟹高产技术 [收藏主题]  
admin 当前在线

2288

主题

0

广播

0

粉丝
添加关注
级别:管理员
用户积分:14905 分
登录次数:3225 次
注册时间:2007/3/30
最后登录:2024/8/20
admin 发表于:2014/6/9 12:44:25   | 只看该作者 查看该作者主题 楼主 
 
    近几年,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扩大,对育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由于早繁苗(大眼幼体)产量高、质量好、价格低,因此通过温室大棚培育幼蟹,再进行养成,可降低苗种成本,缩短养成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作者通过长期培育幼蟹的亲身体验及参照他人的经验,介绍幼蟹培育的方法,以期为培育幼蟹提供技术参考。

    1、放苗前准备

    1.1 温室大棚条件

    大棚选建在避风向阳处,单池为东西走向,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利用。面积一般为(30~50)m×8m,竹木结构,棚顶覆盖8~10丝白色塑料薄膜,池两端各留一门,内设竹木架成的通道。池深80cm以上,可纳水50~60cm。池底铺3~4排充气石或充气管(均匀打眼)。同时,建好进排水系统。土池大棚的数量为2组,一组为自然日光棚,另一组为锅炉加热,池底铺3~4排加热管道,与充气管并排平行。

    1.2 清塘

    旧池由于多年使用,放苗前需把池底黑泥清净,以露出黄土为好,个别角落清淤不净可用含铁锅炉渣覆盖,或用砂子全池铺垫5cm厚。清淤后加水,加入的水刚浸遍池底,用10~20g/立方米的有效氯清塘,或用300~500g/立方米生石灰清塘。

    1.3 进水、种草

    待清塘药物发挥药效后,可排去池水,重新灌入无污染的河水(需过滤)或地下水,进水深度30cm。锅炉棚栽种水草。可使用的水草种类很多,如水花生、轮叶黑藻、菹草等,栽种时选取新鲜个体,除去枯枝、败叶,放草面积以覆盖水面30%~40%为宜,自然棚暂不放草。几天后,自然棚水温一般要比大水面高出6~10℃左右,而锅炉棚水温控制15℃以上,待水草返青发芽后,棚内水质良好、稳定,才可以放苗。

    2 放苗

    2.1 苗种选择与运输

    苗种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环节。目前蟹苗的培育(在沿海)与养成(内陆淡水区域)一般都是互相隔离的,在选择苗种时要对种蟹的产地、来源、质量状况作充分了解,同时对其已售出投放苗种进行跟踪了解,然后决定是否采用。健康的苗种一般颜色金黄,大小一致(每千克15万~16万只),体表光滑,无附着污物,无杂质,活力强。由于早繁苗种一般在2月中下旬出池,此时气温较低,运输过程中需注意保温,要选择晴天气温高时运输。干运法若运输时间过长,中途可淋水1次,沥干后重新包装。

    2.2 放苗

    放苗时棚内水温保持18~25℃,与育苗池内水温差别不超过3℃为宜。当苗种运到棚内后,打开包装,先用池内水淋洒苗箱一遍,空气中静置15min后,再均匀撒入池内。为准确统计大眼幼体成活率,可少量抽取几份,每份25~30g,置于苗箱背面,沉入底池,24h后检查剩余死亡个体数量及比例。放苗量为规格16万只/kg的大眼幼体4798只/平方米。
 
    3、日常管理

    3.1 水温水质的调控

    锅炉棚内水温保持在18~28℃,水质的调控主要通过换水来解决,初期以加水为主,在晴天下午水温最高时抽自自然棚内(尚未放苗),每3d加水10~15cm,加至50~60cm。质量较好的苗种经过10d培育绝大部分变为2期幼蟹,此时随着投饵料量增加,可视水质情况少量换水,一般每5~7d换水一次,换水量30%~40%,水源仍来自自然棚内。后期随气温升高,换水量加大,露天晒水池内的水温也能满足换水要求,一般为3~5d换水50%~60%,源水要求水质较好。另外,通过投入光合细菌,活性硝化细菌等能很好地改善水质;棚内水草生长旺盛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是巨大的,水草会不断生长但覆盖不宜超过水面60%。整个幼蟹培育过程中要求棚内水质肥、活、嫩、爽。

    3.2 饲料的投喂

    前10d以蛋羹、鱼糜蒸蛋为主,每天投喂6次。投喂量每隔5d调整1次,前期为蟹重的100%~150%,10d后以鱼糜、颗粒饲料、淡水桡足类、枝角类为主,其中鲜饲料投喂前需进行消毒处理,鱼糜等蒸好后需用20目筛绢过滤后投喂,投喂前需加大量水,搅匀泼撒。日投饲料量逐渐降至30%~20%,投饵次数也减至3~4次。上午投喂占日投喂量的30%,下午为70%。另外每池可设投饵台一个,用来检查饵料的丰歉,并适时调节投喂量。

    3.3 病害防治

    3.3.1 幼蟹上岸病 通常发生在大眼幼体刚变为Ⅰ期幼蟹后,大量幼蟹爬到木桩、围网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如苗体质较差,水质、底质差,附着性纤毛虫大量繁殖附于鳃等。防治方法:放苗前棚内水质、底质需严格处理,选购苗种时,可用3~5mL/立方米制霉菌素药浴12h,然后再出池运输。已经有上岸的可用25g/立方米福尔马林或3~5g/立方米高锰酸钾药浴。

    3.3.2 蜕壳不遂 发生于幼蟹蜕皮变态期,用捞网捞取池底部或水草,能发现部分死亡个体,旧外壳部分与身体分离,但仍然附于身上,新壳尚未硬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多为水体中钙离子含量低,或由于生物耗氧及腐烂水草或饵料的化学耗氧产生过多CO2,使水体pH值下降低于6.4,此时最容易发生蜕壳不遂。防治方法:除经常换水外,还要把水草中死亡腐烂部分及时剪除捞去,定期向水中泼撒CaO,一般每隔3~5d全池泼撒20g/立方米。

    3.3.3 肠炎病 多发生于蜕壳后不久,甲壳颜色淡灰,掀开腹部,腹甲灰白,腹部与头胸部连接处可见肠道红肿,活力很差,剥壳后,胃内无食物。原因多为投入腐败变质饵料,及水体中有害菌数量过多。防治方法:定期泼洒二氧化氯或菌毒净0.3g/立方米,连续3d;定期投喂药饵,制作鱼糜蒸蛋时,加入0.1%~0.3%盐酸环丙沙星或氟哌酸,或混合1%~3%大蒜泥。

    3.3.4 其它方面 勤于检查,发现食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蛙类等,及时捕杀。

    3.4 及时出池或分池

    培育初期,自然水温较低,因此日光棚内不放苗,只用来晒水、蓄水。一般从2月中下旬开始在锅炉内培育,经过20多d培育,幼蟹进入3~4期,3月中下旬,自然棚内水温能满足培育要求,此时应及早分池或出池。方法:用大网目捞网捞取水草,把幼蟹抖落到下面的大盆内,移入自然棚内养殖,同时称量计数,把锅炉组内的幼蟹捞取50%左右,进入自然棚内;移入后,虽然自然棚内水温较低,且昼夜温差较大,但由于底质、水质好,因此再经过1个月的培育,2组棚内培育的幼蟹规格基本一致,规格为3000~5000只/kg。

 
 分享到
 
  支持(0) | 反对(0) 回到顶部顶端 回到底部底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Copyright @ 2006-2012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金来旺集团直销官方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经营许可证:苏ICP备11022932号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676-1151 手机:139 1353 3708
金来旺(Jinlaiwang) 专业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礼卡 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