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技术 [收藏主题] |
    河蟹疾病归纳起来有病毒病、细菌、真菌病,由原生动物、蠕虫和甲壳动物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寄生藻类病。另外,还有由于水质恶化和管理不当而引起的非寄生性疾病。下面就介绍一下河蟹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1、“颤抖病”(又叫“抖抖病”)     1.1该病发病率较高,流行季节为6~9月份,其高峰期为7~8月份,发病水温范围在25~28℃,9月下旬以后,发病率将逐渐下降。主要症状: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活动减弱,步足连续颤抖,似“痉挛”,口器不停地吐泡沫。背部向下很难翻身。     1.2防治方法     1.2.1彻底清塘,在清除过厚的淤泥的同时,每亩用150kg生石灰溶水后消毒。     1.2.2蟹苗、蟹种在放养前必须进行药物浸泡消毒处理,可用苗种净0.5~1.0mg/L洗浴10~20分钟。     1.2.3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消毒,每周可用二溴海因0.1mg/L消毒一次,也可用二氧化氯和溴氯海因消毒。     1.2.4对投喂的天然动物饲料要浸泡消毒,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河蟹配合饲料。     1.2.5对于发病鱼池,要换新水,全池连续泼洒0.2mg/L的二溴海因,同时可将病毒灵、土霉素等抗生素拌入饲料,每100kg饲料拌0.5kg药物,连续投喂一周,也可在100kg饲料中添加Lapp200g、中鱼尼考150g及免疫多糖400g,连续投喂5天为一个疗程。     2、肝脏坏死症     2.1流行于夏季,主要症状:病蟹肝脏发生病变,颜色呈灰白色或深黄色,呈豆腐渣状,易碎。     2.2防治方法     2.2.1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     2.2.2在饵料中拌服保肝宁5~7天,同时添加复合维生素或改喂新鲜饲料,保持营养平衡,促进肝脏修补。     3、水肿病     3.1流行季节为夏季,主要症状:病蟹腹部及背壳下方肿大透明,病蟹静伏于浅水或伏于池边,不久死亡。     3.2防治方法     3.2.1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2~3次。     3.2.2在饲料中拌服恩诺沙星一周。     3.2.3也可全池泼洒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4、蜕壳不遂症     4.1症状:病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不能蜕去旧壳而死亡。后期的成蟹,特别是个体大的成蟹常发生此病。发病与蜕壳所必须的物质如钙质、甲壳素、蜕皮素等缺乏或离水时间较长等因素有关。     4.2防治方法     4.2.1注意增加含钙丰富的饵料。     4.2.2将甲壳动物的新鲜尸体捣碎后投喂或直接增加铒料中的甲壳素和蜕皮素。     4.2.3经常加注新水,定期使用生石灰,既可改善水质又可增加水中钙质。     5、河蟹蟹奴病     5.1症状:病蟹腹部内侧有一些形如绿豆大小的白色颗粒,数量几个到几十个。寄生蟹奴的蟹种没有什么养殖价值,其生长慢而成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病蟹的最大特点是雌雄难辨,足小而少绒毛。     5.2防治方法     5.2.1彻底清塘消毒,可使用漂****、生石灰,杀灭蟹奴幼虫。     5.2.2在水体中放养一些鲤鱼,抑制蟹奴幼体的数量。     5.2.3使用20mg/L的高锰酸钾或20mg/L硫酸铜浸泡病蟹10~20分钟。     5.2.4用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     6、河蟹步足溃疡病     6.1症状:病蟹步足上有块状溃疡斑点,有的向壳下组织发展成洞穴状。死后步足的指节烂掉,并可见蜕壳未遂的症状。     6.2防治方法:可用5‰~10‰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每天一次。连续一周,可很好地控制此病。     7、河蟹急性中毒     7.1症状:主要是水体污染使水体中的有毒因子如底泥中的有毒气体硫化氢、氨,水体中的生物毒素浓度过大,使河蟹的鳃、三角膜呈红、黑等异色,使河蟹的腹脐张开下垂,四肢僵硬而死,再有就是由于过度用药,使有毒因子进入河蟹体内,使河蟹内分泌失调所至。     7.2防治方法     7.2.1放养前彻底消除淤泥,保留15cm厚淤泥。     7.2.2放养前每亩用150kg生石灰化水消毒,高温季节每亩用15kg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     |
|
分享到 | |
支持(0) | 反对(0) 顶端 底部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